單齒仿形感應加熱淬火工藝
原牙塊采用雙齒仿形感應器進行感應加熱淬火,因感應器結構復雜、制造精度要求高,國內感應器制造廠家制作的感應器精度高的價格昂貴、精度低的無法滿足使用要求,且因感應器較重,在使用中容易變形,目前無有效的校正方法,感應器使用一段時間后發生變形,嚴重影響加熱淬火質量,造成淬火質量不穩定,降低了工件的使用壽命。為了解決此問題,試驗制作單齒仿形感應器,并對單齒仿形感應加熱淬火工藝進行了研究。
一、試驗材料及方法
(1)試驗材料及技術要求
(2)試驗參數及方法
- 第一種方案:采用多次加熱,每次加熱待工件透熱一段時間后再加熱,加熱頻率2kHz,加熱功率80kW。
- 第二種方案:加熱方法與第一種方案相同,加熱時間比第一種方案少60s,加熱頻率2kHz,加熱功率80kW。
- 第三種方案:加熱方法、時間與第一種方案相同,加熱頻率10kHz,加熱功率80kW。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1. 硬度檢測結果
圖1 牙塊淬火示意
圖2 牙塊硬度切片位置
圖3 方案一切片
圖4 方案二切片
圖5 方案三切片
圖6 牙塊切片淬硬層深度曲線
2. 結果分析
- (1)從牙塊切片硬度檢測結果看出,采用方案一淬火后牙塊淬硬層深度最淺為18mm,最深為21mm,達到技術要求;采用方案二、方案三進行淬火后,淬硬層深度最淺為9mm,最深為15mm,未達到技術要求。
- (2)對方案一、方案二切片淬硬層深度結果進行分析,理論計算,當頻率為2kHz時,理論淬硬層深度為DS=11mm,要想得到≥18mm的淬硬層深度,工件表面靠渦流加熱,大于渦流深度的區域必須靠熱傳導,有資料總結,當選擇加熱頻率時,頻率一般為0.33<DS/d<1(d為工件實際淬硬層深度),最佳頻率時,DS/d=0.5,采用前兩種方案工藝參數,工件加熱溫度均達到淬火溫度,第一種方案加熱時間長,工件加熱時除了靠表面渦流加熱,大于渦流深度的區域必須靠熱傳導進行加熱,因此加熱淬火后淬硬層深度達到技術要求,但對于第二種試驗方案參數,因加熱時間少,主要靠工件表面渦流加熱,利用熱傳導加熱時間較短,導致切片淬硬層深度不能滿足技術要求。
- (3)對方案一、方案三切片淬硬層深度結果進行分析,理論計算,當頻率為10kHz時,理論淬硬層深度為DS=5mm,根據DS/d=5/15=0.33,屬于頻率選擇下限,此種加熱方法要達到≥18mm淬硬層深,工件表面靠渦流加熱無法滿足技術要求,大于渦流深度的區域主要靠熱傳導加熱,此種加熱方法加熱效率低,工件表面過熱度大,工藝難度高,不建議采用此種工藝方法。
- (4)效率對比,對采用雙齒仿形感應器與單齒仿形感應器淬火效率進行對比,單齒仿形感應器淬火效率與雙齒仿形感應器相比降低了30%。
- (5)提高了感應器使用壽命,原雙齒感應器使用壽命一般為3個月,現改為單齒感應器后正常使用壽命為9個月,感應器使用壽命提高了3倍。
三、結束語
- (1)感應加熱淬火頻率選擇相當關鍵,一般建議采用透入式加熱方法。
- (2)采用單齒仿形感應器進行淬火處理后,硬度最高達到59HRC,淬硬層深度≥18mm。與原雙齒仿形感應器相比,加熱效率降低了30%,但對于此種關鍵產品,確保淬火質量的穩定性是關鍵,因此建議采用單齒仿形感應器。
作者:米佩,李白;單位: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