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國新辦就2024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透露,下一步將穩步推進鋼鐵、輸配電裝備制造等行業的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并在相關領域積極培育適時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重磅!國家將培育新的鋼鐵央企集團
一個消息,再次把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拉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央。兩天來,坊間熱議的話題聚焦到了“新鋼鐵央企集團會是誰?”“新集團要重組誰?”
只能是TA
根據國資委的央企名錄,目前國內已有的鋼鐵央企只有6家:
其中,中鋼已經被寶武托管;五礦已經和中冶合并;鋼研是科研單位;新興際華早已轉型,除冶金外,還兼顧輕紡、裝備、應急、醫藥、服務等板塊,鋼材、工程機械、服裝、皮鞋、橡膠、醫藥等等全都生產,如果要整合鋼鐵央企集團,與國資委對央企提出的“輕裝上陣聚焦主業創一流”的提法似乎不太吻合。
這么一扒拉,符合條件的央企,就只剩下了鞍鋼。
作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鞍鋼曾在建國初期為新中國建設貢獻了一半以上的鋼材,并創造了鋼鐵工業的100多項“第一”:新中國第一根鋼軌、第一爐坦克裝甲板用鋼、第一塊汽車鋼……被稱為大國重器的“鋼鐵脊梁”。
前些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鞍鋼向前發展遭遇了諸多挑戰。一方面,“體制機制”的短板直接導致企業內生動力不足、職工活力不夠、企業發展質量不高;另一方面,企業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諸多歷史問題,比如廠辦大集體改革以及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兩大難題長時間未得到解決。
可以說,不改革就沒了“生路”。
變化始于2024年10月,譚成旭執掌鞍鋼以后,先是做足了功課(#鞍鋼董事長頻繁考察寶武),而后高效低調地推進了一系列改革:
2023年12月23日,由鞍鋼集團和鞍山市政府共同簽署“鞍鋼廠辦大集體改革改制企業股權劃轉”和“支持鞍鋼廠辦大集體改制企業發展”的協議,110多戶實施重組改制的企業股權劃轉鞍山市,此前,這些企業均屬于鞍鋼廠辦大集體企業。
此項改革累計安置集體企業職工和集體退休人員超過15萬人,標志著鞍鋼廠辦大集體改革基本完成,這家老國企徹底告別了擁有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歷史。
2023年,鞍鋼集團實現利潤134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這一改革,可以說是“輕裝上陣聚焦主業創一流”的最好詮釋。
國資委也在今年給出了導向,鼓勵鞍鋼重組#重磅!國資委將推進鋼鐵央企戰略性重組,督促鞍鋼、一重改革!
TA要重組誰?
輕裝上陣的鞍鋼立刻開始了新的動作:4月15日,本鋼板材(000761.SZ)公告稱,其收到間接控股股東本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本鋼)通知,獲悉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鞍鋼)正在籌劃重組本鋼集團事項,可能導致其控制權發生變更。
若重組最終完成,雙方合并的新集團,總資產將超過5000億元;粗鋼產量超過5000萬噸,將成為全國第二大鋼鐵集團。#鞍本再重組,中國第二大鋼鐵集團將易主
鞍本重組已提出十年有余,其間幾經波折,一直未能成行#本鋼再說“不”,鞍本重組何時能成?#鞍本重組又重提,是他在推動?
此次能有如此大動作,足見高層之決心。
當然,鞍鋼的重組不會是這樣畫上句號。
當前,國內大型鋼鐵央企集團首推億噸規模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而寶武的布局主要側重中國南方,其主要子公司中,僅太鋼和傳言中即將兼并的西寧特鋼是北方鋼廠。#寶武加減法 #寶武重組山鋼
中國北方,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則有鞍鋼集團、首鋼集團和河鋼集團等等。
其中,首鋼搬遷調整后,生產主體已經搬至遷安、京唐一帶,離鞍鋼更近了一大步。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發布的2023年全球鋼企粗鋼產量前50強名單,首鋼2023年粗鋼產量3400萬噸,河鋼4376萬噸。
據此測算,如果鞍鋼、本鋼、首鋼集團、河鋼集團重組成為新的央企鋼鐵集團,產能將超過1.2億噸。
方便起見,我們姑且先叫TA“北方鋼鐵集團”,也算致敬一下當年沒成的“北方大廠”#唐山本有機會再建一個“寶鋼”,為何沒有成行?
新的“北方鋼鐵集團”如果想要與寶武分庭抗禮,至少實現同量級的競爭,與首鋼和河鋼的重組是為必選項。
重組成功,TA要做什么?
第二家如此大的鋼鐵央企集團橫空出世,“北方鋼鐵集團”的一舉一動將對整個產業鏈產生巨大的影響。那么,他會做什么?
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裝備升級等等都是老生常談,也是規定動作,在此不作討論。
相信國家推動建立如此大規模的央企集團,為的也不是和寶武同質化競爭。
那就要差異化發展。差異在哪?
小料認為,在于國際化。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仍在加快。”“下一步,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這是2023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重申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大國擔當。
所以,大家大可放心,疫情、復雜的國際形勢,都阻擋不了我們開放的步伐。
就如求是網文章的標題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所謂開放,不只是引進來,還包括走出去。
這幾年,河鋼兼并塞爾維亞鋼鐵、民營的敬業鋼鐵兼并英鋼。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不同的走出去的道路,而且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功——
今年3月9日,敬業集團宣布其旗下的英國鋼鐵公司從2月份起已開始盈利,實現扭虧。
2023年,疫情蔓延全球、世界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河鋼塞鋼的生產經營水平保持了穩中有升,產品售價相對提高了10美元/噸……
去年4月25日,河鋼塞鋼管理團隊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這些舉動,絕大部分都是北方的鋼鐵企業在推進。
走出去,寶武慢了。
而這,正是“北方鋼鐵集團”可以做,也應當做的。
內容為作者個人扯淡,不承擔相關責任,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