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暴跌83%!市值蒸發700億,比亞迪為何突然跌下神壇?
花無百日紅,人無百事順。沒有誰能夠永遠高枕無憂,穩坐釣魚臺!即使如比亞迪這般龐大的汽車巨頭,在嚴格的新能車退坡政策之下,都無法獨善其身。
比亞迪跌落神壇,市場一片恐慌
潮水褪去之后,誰在裸泳?
當國家的退坡令突然來襲,而且比想象中更加迅猛時,所有人卻突然發現:
新能車企業,無論是巨頭,還是小企業,居然都在群體性裸泳。
而昔日被市場給予厚望的新能車之王——比亞迪,更是直接從神壇跌落,摔的皮無完膚。
就在4月27日,比亞迪公布了一季度業績:
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滑83%;扣非后凈利潤為虧損3.29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46億元。
消息一公布,市場一片嘩然!
雖然業績下跌在預期之內,但是同比暴跌83%,這變臉的速度也太狠了。
而且,一季度的利潤居然只有1億,要知道,國家一季度光是補貼就給了6個億。
也就是說如果國家完全退坡,比亞迪這個曾經耀眼的新能車之王,居然是季度爆虧5個億。
更狠的是,半年度業績預期展望,繼續悲觀:比亞迪預計中期凈利最少下滑71%!
資本市場頓時用腳投票,五一期間,A股停牌,雖然逃過一劫,但是比亞迪港股卻逆勢大跌。
然而,該來的終究逃不掉:
就在今日,比亞迪A股開盤后,大幅低開,暴跌7%,這可坑哭了不少股民。
本來以為是價值投資,結果卻被套在了高高的山崗之上。
被套的不僅僅是股民,就連股神巴菲特也難逃一劫。
2021年以來,比亞迪在香港跌幅超過20%,而其中巴菲特持有10%比亞迪的股份。
不過巴菲特此前已獲益數倍,20%的跌幅,雖然不會傷筋動骨,但是也夠心痛的!
不僅僅是比亞迪,退坡之后,新能車行業幾乎是一片哀嚎:
國內另一大車企巨頭,宇通客車財報顯示,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2.62%。
更慘的是中通客車,業績大幅下降67%,一夜回到5年前。
.......
失去巨額補貼的新能車行業,猶如突然間被斷奶的孩子,一時茫然,不知何去何從?
誰將新能車推下了神壇?
從汽車行業萬眾矚目的天之驕子,到如今資本市場的棄兒。
短短三年時間,是誰將新能車推下了神壇?
國家的退坡政策,無疑是最大的推手。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新能車的興衰,可謂是完全系于補貼政策。
當全球刮起一股禁售燃油車的颶風后,環保但研發費用較高的新能車,迅速成為各國政府的寵兒。
而中國為了扶持新能車行業發展,開始實施大規模的財政補貼政策,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
自2013年起,中國新能車就開始進入了快車道:
短短四年之內,年銷量從1.76萬輛一直攀升至77.7萬輛,暴增60倍。
在2015-2023年三年間,我國的新能車銷售量連續保持世界第一。
更恐怖的是,僅2023年,國內新能車的銷量,居然占據了全球新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補貼的催熱下,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市場。
然而盛世之中,往往會潛伏著不可預知的危機。
靠巨額補貼撐起來的新能車行業,卻讓政府財政幾乎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尷尬境地。
要知道,光是2023年,銷量就高達180萬輛,而按照政府的目標,到2023年,要實現累計推廣500萬的目標。
也就是說,光財政補貼這一項,在“十三五”的五年中,支出將要高達3900億!
而在巨額補貼的誘惑下,許多不具備資質的車企,也相繼加入了新能車大軍,而這無疑會加速市場的飽和。
更令人發指的是,有些車企,開始鋌而走險,騙取國家補貼。
在2016年,四部委對全行業的93家企業騙補情況進行排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93家企業,騙取補貼的居然高達72家:這幾乎是群體式騙補!
騙補車輛總計達到76374輛,涉及金額共92.707億元。
也就是平均一輛車,企業騙補高達12萬!
想想多可怕,這就是所謂的虛假繁榮背后,血淋淋的現實。
叔能忍,嬸不可忍!
于是暴風驟雨般的退坡終于落地,新能車行業的高速增長,也就此按下了暫停鍵。
2016 年底,國家發布 2017-2018 年新能車新的補貼政策,總體上國家補貼比 2016 年退坡 20%,地方補貼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 50%。
2023年雙積分政策出臺;
...........
而今2月份的退坡新政,堪稱是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
新政設置了補貼過渡期,6月11日為過渡期最后截止期限。
在此之前,新能車乘用車及客車按照2023年補貼標準的0.7倍進行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
而在新能車退坡之后,車企巨頭的補助,呈現斷崖式下降態勢。
拿比亞迪為例,2015年、2016年分別收到政府補助5.81億元和7.11億元,但在2023年上半年,補助僅只可憐的800萬元。
而政府的補助,是要計入財報的,而且影響還相當大。
于是乎,比亞迪的財務變臉之路,也逐漸開始。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今年一季度拿到了6億補助,卻依然擋不住業績暴跌的步伐。
這不免讓人感嘆,沒了政府的補貼,新能車企業該如何突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