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式創新理論”視野下:小型鋼鐵廠分析
小型鋼鐵廠的煉鋼技術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通過電弧爐溶解廢鋼,連續將其鍛造為鋼坯,然后再將鋼坯軋制成鋼筋、鋼棒、鋼梁和鋼板。由于小型鋼鐵廠的原材料是回收來的廢舊鋼鐵,不是礦石,因此,它的生產流程比較短,又被稱為短流程鋼鐵廠。而那些通過用鐵礦石、煤炭和石灰石最終轉化為鋼鐵制品的鋼廠即為綜合鋼鐵廠,也被稱之為長流程鋼鐵廠。 從規模上看,小型鋼鐵廠的生產規模不及綜合型鋼鐵廠的十分之一,但是,小型鋼鐵廠是最具效率和成本最低的。1995年,最高效的小型鋼鐵廠,每生產一噸鋼鐵只需0.6個工時,而最高效的綜合鋼鐵廠則需要2.3個工時,后者約為前者3倍的工時。盡管小鋼鐵廠規模小、生產設備簡陋,但是這讓它們從一開始就具備了低于綜合鋼鐵廠約20%的成本優勢。同類產品,小型鋼鐵廠可以做到“人有我廉”。 初期,由于受到技術的限制,通過電弧爐將廢舊鋼鐵熔煉后生產的鋼鐵產品質量不高,只是被做成鋼筋(螺紋鋼)使用。對于綜合鋼鐵廠而言,鋼筋這個產品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7%左右,鋼筋這個品類在鋼鐵行業中的占比并不大,也只有4%。毛利不高,市場也很小,鋼筋被認為是最沒有投資價值的品類。 已經習慣了吃香喝辣的綜合鋼鐵廠,看不上鋼筋這種低毛利小市場的業務,它們開始華麗轉身而去開發利潤更高市場更大的產品。是呀,有了肉吃,誰還愿意去啃骨頭呀,到了1979年,綜合鋼鐵廠開始退出了鋼筋市場。 一開始,小型鋼鐵廠在鋼筋這個市場上享有很高的利潤。但是好景不長,小型鋼鐵廠之間開始大打價格戰,使得鋼筋的價格出現暴跌,小型高鐵廠只能維持生存。 綜合鋼鐵廠在角鋼、鋼條和鋼棒等高端產品市場上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毛利是12%,大約占市場規模的8%。對于小型鋼鐵廠來說,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市場。于是,如同當年進攻鋼筋市場一樣,小型鋼鐵廠發起了向角鋼、鋼條、鋼棒這個市場的沖擊。 當小型鋼鐵廠能夠生產角鋼、鋼條、鋼棒產品之后,綜合鋼鐵廠的表現和上次面對鋼筋市場時的態度一樣,它們無心戀戰,輕易就把市場拱手讓給了小型鋼鐵廠。 之前發生過的故事又一次重新上演,到了1984年,綜合鋼鐵廠退出市場后,小型鋼鐵廠開始了價格戰,角鋼、鋼條、鋼棒的利潤一次一次被拉低。 路在何方? 毫無疑問,綜合鋼鐵廠繼續向更加高端的結構鋼市場邁進。這一塊市場的毛利是18%,市場容量是角鋼、鋼條、鋼棒市場的三倍,實在是太豐厚了。 當時,行業內的專家們認為,結構鋼主要用于建筑和橋梁結構,對于規格質量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綜合鋼鐵廠的軋鋼設備才能生產出結構鋼,小型鋼鐵廠根本沒有實力去投資這種軋鋼設備的。 然而,這些專家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為了求得生存,小型鋼鐵廠再度顯示出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膽量,這也印證了“膽大人藝高”那句話,在從角鋼轉向結構鋼的過程中,小鋼鐵廠取得了技術上突破,開始進入了結構鋼的市場。 進入結構鋼市場的初期,小型鋼鐵廠只能軋出低端的結構鋼。綜合鋼鐵廠如同之前的態度一樣,采取的措施依舊是關閉結構鋼生產線,退出這個市場,投資于利潤更高的鋼板產品。紐柯鋼鐵(Nucor)是一家從1972年才開始通過回收廢舊鋼鐵煉鋼的小型鋼鐵廠,在螺紋鋼市場站穩腳跟后,便開始沖擊更大的市場。紐柯在阿肯色州建立了生產結構鋼的工廠。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小型鋼鐵廠把最后一個綜合鋼鐵廠逐出市場。 難以令人相信的是,這種循環又一次重演了,紐柯成功地進軍鋼板市場,它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美國最大的綜合鋼鐵廠——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美國鋼鐵廠成立于1901年,由卡內基鋼鐵公司和聯合鋼鐵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合并而成,曾經控制著美國鋼產量的65%。 2024年5月19日,我看到一則消息,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伯利恒鋼鐵公司前總部大樓被爆破拆除。伯利恒鋼鐵公司曾經是美國第二大鋼鐵生產公司,于2001年宣布破產,2003年倒閉。 這是一座21層高的大樓,曾經是當地的最高建筑,有著四十七年歷史。 我是在網上觀看了這段16秒長的爆破拆除視頻,那一幕真的讓人心碎。 令人遺憾的是,半個世紀以來,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魔咒”,至今,沒有一家綜合鋼鐵公司能夠穿越。 顛覆式創新: 讓大河鋼鐵成為“鋼鐵界的特斯拉” 一座巨大的藍色廠房,坐落在毗鄰密西西比河的大豆田(占地1100英畝)上,一排排的每個重約300噸裝滿廢鋼鐵的容器(舊汽車和冰箱的鋼制殘骸)在電爐旁等候著。汽笛聲刺耳,震耳欲聾的隆隆聲響起,耀眼的火花從閃閃發光的鋼包中升起。 BRS大河特種鋼鐵廠回顧四周,一間中央控制室里坐著一位操作員,他的前面是十幾臺LCD顯示屏,這些顯示屏上顯示的圖形都來自于這座17.6萬平方米的軋鋼廠,來自每臺設備上的數千個傳感器所傳輸的數據。一臺顯示屏使用光發射光譜儀實時分析鋼水中的成分,確定混合物中銅等合金的含量。紅色數據顯示這座不超過6米的熔爐室溫度處于2,951華氏度。 這家小型鋼鐵廠每天生產4500噸熱軋鋼,即每年的產量約為165萬噸。 “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只不過是進入了鋼鐵界而已。”大衛·斯蒂克勒說。 這是《福布斯》雜志記者描寫的有關大河鋼鐵廠的場景,大衛·斯蒂克勒是大河鋼鐵的CEO。 大河鋼鐵是一家成立僅五年的初創公司,它在用人工智能顛覆鋼鐵行業!她創造了好多世界第一! 第一、能耗最低。即使以電爐鋼廠的代表企業紐科公司為標準,大河鋼鐵也是實現了節約能源18%。 第二、最環保。鋼鐵行業第一家進行LEED認證的鋼鐵廠,LEED是英文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的首字母縮寫,這是一項由美國綠色建筑協會發起的全球公認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獲得LEED認證代表著該工廠在設計、施工、維護和運營各環節時刻關注環境以及人的健康。 第三、人工效率最高。 大河鋼廠二期總產量能達到每年330萬噸,總共只需要600多人,人均產鋼量將進一步達到5000噸/年。 第四、產品認可度最高。大河鋼鐵于2014年7月開始建設,第一條生產線于19個月后投入運營。產品一出爐,就成為國際著名的特鋼企業,包括特斯拉、德國寶馬、日本三菱、韓國現代等都是大河特種鋼鐵廠的首批客戶。 大衛·斯蒂克勒說:“40年前,鋼鐵行業人工成本占到總投入的80%,20%是靠技術;但現在完全變了,90%是技術和AI,只有10%是人力的工作。技術成熟和AI是未來鋼鐵生產過程中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p> 站在大河鋼廠背后的人工智能公司是Noodle.ai公司,于2016年3月14日在舊金山成立。這個公司組建了一支由世界頂級的AI專家、超級計算機工程師、管理咨詢專家組成的約100人的團隊,目的是找到在復雜環境中AI的解決方法,將AI應用于基本商業挑戰,像需求預測、價格、供應鏈、客戶承諾和工業操作。大河鋼鐵采用的“BEAST”,包括感知引擎、預測引擎和推薦引擎三個主要部分。 “感知引擎”尋找到的相關數據與外部世界的規律,能感知到以前不知道的風險或機遇。“預測引擎”分析以10億計的可行性,可以應對未來,把業務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都計算出來,并給出原因?!巴扑]引擎”則找到能達到目標的最佳策略,然后將你的選擇反饋回BEAST來進行學習和優化。 2021年3月13日美國工業人工智能年會上大衛·斯蒂克勒發表了演講,工業行業如何應用AI來使得客戶、雇員和股東獲益,AI在工業行業如何產生新類型的工作,需要那些新的工作技能,我們的團隊做到了用最高效的方法開發質量最好的鋼材。會議上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明AI和機器學習正在工業行業推廣,大河鋼廠的驕傲是每個員工擁抱這些新技術每天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生產鋼材。 大河鋼鐵的第一大股東是美國科氏工業,占股40%,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銷售額超過1150億美元。 第二大股東是德克薩斯太平洋投資集團TPG Capital(前Texas Pacific Group),占股20%,世界級知名的私募投資公司,2016年TPG擁有資產總值超過750億。2005年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的3.5億戰略投資就是TPG提供的。 并列第二大股東是阿肯色州教師退休基金ATRS,占股20%。該基金是美國401K養老基金之一,截止2016年10月ATRS基金資產價值150億美金。 最后一個友情贊助的投資人,是沃倫.巴菲特麾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子公司BNSF Railway出資2500萬美元,擴建了直通鋼廠的鐵路使之與干線鏈接,為BRS項目的物流提供大力支持。 曾經有一家媒體把大河特種鋼廠稱為鋼鐵行業的“特斯拉”,這并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在說明鋼鐵行業一種趨勢,再過10年,20年也許這種現實(在國內)就會到來吧!